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道 外媒稱,近日人們在奧地利上奧地利州的一個名為居森附近聖格奧爾根的小鎮周圍發現了納粹可能曾用於製造原子彈的巨型地下實驗室。這座建築物包括數條地下通道,占地超過75公頃。根據數家國家媒體報道,專家認為這座建在二戰期間德國領土上的建築物可能曾被希特勒的科學家在戰爭期間用於製造核武器。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12月29日報道,科學家發現該地區輻射水平較高之後,這座巨型建築物的挖掘工作隨即啟動。這種情況讓人不禁猜測這其實是一座納粹的核電站。實際上,據負責研究工作的文獻學家安德烈亞斯·聚爾策稱,此處很可能是納粹德國最大的武器製造廠。
  除了地下通道,在這裡還遺留著黨衛軍頭盔等納粹遺物。當地還有望出土更多的遺物,因為挖掘小組仍在逐層清除覆蓋在多條通道上的土層,以及用來掩蓋入口以防盟軍發現的花崗石板。這或許就是納粹德國倒台後,美國人和蘇聯人都沒有發現這座建築物的主要原因。
  報道稱,雖然尚未挖掘出整座建築物,但是研究人員認為該地區很可能與毛特豪森-居森集中營和專門製造著名的Me-262“飛燕”戰鬥機的軍工廠連接在一起。集中營和軍工廠都是蘇軍和盟軍在戰後發現的。
  然而,這個重大發現帶來並非只有歡喜和興奮——挖掘工作由於缺少許可而被迫中斷。重啟挖掘工作或許還要等到下個月。
  此外,聚爾策認為,這座建築物很可能是由關押在附近集中營的囚犯建造的。他說:“這些囚犯過去可能是物理學家或者化學家。他們從歐洲多座集中營來到這裡,被迫為了建造這座巨型的建築物發揮自己的專長。但他們也是受害者。”他的依據是在入口處發現的一本日記。這本日記屬於一位物理學家,他在日記中明確寫道自己是被納粹強迫帶到這裡的。(編譯/劉麗菲)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納粹黨衛軍在華沙搜查猶太人。(圖片源於網絡)
  
  【延伸閱讀】陸基海防不是笑話:挪威岸炮擊沉納粹巨艦 鑄就軍史傳奇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道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2月16日發表題為《陸基海岸防禦實際上不是笑話》的文章,作者為挪威國際法律與政策研究所顧問本傑明·戴維·貝克,全文編譯如下:
  詹姆斯·霍爾姆斯教授最近就海戰的性質又寫了一篇優秀的文章,支持即將卸任的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關於陸基海岸防禦的言論。哈格爾當時引用了1812年戰爭作為陸基防禦仍然是有效軍事資產的例子,卻因此廣受嘲諷。事實上,如果離開西半球,看看北歐,有幾個例子足以說明陸基海岸防禦的重要性——二戰期間,海岸防禦工事,即使武器和物資不足,也能夠顯著影響軍事行動。在1939至1940年冬季戰爭期間,芬蘭海岸炮能夠嚴重阻礙蘇聯海軍的活動。此外,卡累利阿地峽海岸要塞把他們的大炮對準朝前推進的蘇聯地面部隊,實際上它成為這場戰爭中最強大和最精確的陸上火炮。
  然而,在北歐水域對海岸炮最具決定性的使用發生在1940年4月9日。挪威一支原本表現不佳的部隊,依托一座人員不足的炮台,居然在奧斯陸峽灣擊沉了德國重型巡洋艦“布呂歇爾”號,並重創另一艘德國戰艦“呂佐夫”號,造成大約1200名船員死亡。這場戰役從此成為挪威軍隊的傳奇。這次行動把德軍的占領行動推遲了幾個小時,從而使得挪威政府和王室得以安全撤退到倫敦。
  當然,在遠程精確轟炸、高空空襲的時代,人們可能會認為,現代已經很少會用到二戰期間的那種老式且固定的沿海炮台。雖然這是事實,但陸基沿海防禦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冷戰期間,挪威和瑞典軍隊訓練小規模的海軍陸戰隊,他們手持小型但有效的精確制導武器,以對付可能在其崎嶇且漫長海岸線登陸的蘇聯兩棲部隊。即使他們可能無法擊敗大規模的入侵,也會破壞和拖延遠離修理設施和後勤支援的高價值船舶。
  這給21世紀提供了什麼樣的經驗教訓?首先,對於一個較弱的交戰方來說,機動靈活的陸基海防力量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非對稱戰術。這與一個擔心會遭到入侵的較小國家可能使用A2/AD戰略相匹配。在控制近海水域方面,訓練、裝備和部署陸基海防部隊,比部署一支強大的海軍更划算。第二,如果能夠利用崎嶇的地形和氣候,它將更為有效。最後,它還可以是一種緩兵之計,以此作為更廣泛的防禦戰略的一部分,尤其是當防禦方等待來自國外的援助的時候。正是由於沿海防禦的存在,攻擊方可能不得不重新考慮其入侵部隊應該在哪裡上岸。(編譯/洪漫)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中國“鷹擊-62”岸艦導彈。(圖片源於網絡)
  (2014-12-19 08:01:00)
  
  【延伸閱讀】香奈兒曾為納粹工作 被派與丘吉爾面談力促休戰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道 一部關於法國著名時尚設計師可可·香奈兒的傳記指出,她曾經化名“西敏”為納粹工作。昨晚在法國公共電視臺播出的一部新紀錄片稱,法國國防部存有證明香奈兒為納粹情報組織工作的秘密檔案。
  據西班牙《世界報》12月2日報道,雖然香奈兒與納粹高級軍官如丁克拉格等人之間的密切關係多年前就已經被披露,但是執導紀錄片《疑雲》的歷史學家弗蘭克·費朗透露了這方面的更多細節,例如香奈兒從1940年開始與納粹合作,1943年她被派往馬德里與丘吉爾面談,以促成休戰。
  法國國防部存放的納粹官方檔案顯示,當時香奈兒的代號是“西敏”,取自她的舊情人西敏公爵的頭銜,兩人在20年代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羅曼史。她在德軍情報機構的內部編號是F-7124。
  (2014-12-04 11:48:55)
  
  【延伸閱讀】西報:波蘭納粹集中營博物館8雙囚犯鞋子離奇失竊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道 繼德國達豪納粹集中營舊址的大門失竊之後,波蘭馬伊達內克集中營博物館近日也遭遇了離奇的盜竊事件。這次丟失的是納粹大屠殺中遇害猶太人的8雙鞋子,這些鞋子原本在博物館的一個展廳內展出。波蘭警方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11月26日報道,該博物館發言人阿格涅什卡·科瓦爾奇克-諾瓦克說:“盜竊事件是日前博物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在進行日常巡視時發現的。52號展廳中有一圈用金屬絲做成的柵欄,圍起了上百雙鞋子,但當時柵欄已被砍斷。經過清點查明,鞋子少了8雙。”
  波蘭警方認為,盜竊事件可能發生在11月18日至20日之間。
  科瓦爾奇克-諾瓦克說:“這個展廳里只展出鞋子,為的是讓參觀者看到納粹黨所犯罪行的規模之大。”該博物館共展出了5.6萬雙鞋子,它們都是從進入集中營的囚犯身上被奪走的。
  該發言人還說:“不論盜竊者的動機是什麼,這對博物館而言都是重大的損失。失竊的物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2013年,該博物館一頂已失竊20年的囚帽被放在eBay網上拍賣,起拍價為1750美元。一名文物工作者去年6月提醒波蘭文化部註意此事,後者隨即要求美國聯邦調查局沒收拍品。最終,這頂囚帽在去年8月29日由美國方面交還波蘭文化部,並最終歸還給了這家博物館。
  2012年12月,瑞典藝術家卡爾·米凱爾·馮豪斯沃爾夫在瑞典隆德的一家畫廊展出了一幅水彩畫。他說,這幅畫是用他在1989年參觀馬伊達內克集中營時偷取的骨灰溶在水中畫成的。波蘭和瑞典司法機關以訴訟時效期已過為由結束了對此事的調查。(編譯/蘇佳維)
  (2014-11-27 19:42:31)
  
  【延伸閱讀】神秘猶太少女:最早揭露納粹屠殺真相 不願成名賺錢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10日發表題為《不願引人關註的幸存者》的報道稱,波蘭猶太裔少女瑪麗·貝格一直是大屠殺文學史上一位有些神秘的人物。她是最早直接記述納粹實施的種族滅絕事件的親歷者之一。她記錄的內容後來結集成書用英語出版。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1945年瑪麗·貝格在美國紐約。(圖片源於網絡)
  貝格的日記敘述了自己在華沙猶太人隔離區的經歷。這些日記1944年在美國報紙連載刊登,1945年結集成書公開發行。這些作品贏得了廣泛贊譽,也讓在1944年逃到美國的19歲日記作者變成了代表遭受希特勒迫害的猶太受害者利益的著名活動人士。然而,到上世紀50年代初,《華沙猶太人隔離區》一書卻停印了,她也從公眾的視線中消失。她拒絕與研究人員談論相關問題,有時甚至否認自己寫過那些日記。  (原標題:外媒:納粹建造原子彈秘密地下實驗室重見天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75snvex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